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技术

本技术组合了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基质吸附等,构建了生物滤池、人工湿地与生物膜复合、人工快速渗滤池等关键技术,具有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操作管理简便(专业设备少)、投资费用少(不足传统污水处理厂的1/2)、运行成本低(低于0.3元/吨)等优点,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2024-10-17

小流域面源污染多级生态阻控技术

小流域稻田排水口生态湿地、输移沟渠拦截和汇流区景观湿地多级生态阻控技术充分利用集中稻田末端低洼边角荒地建小湿地,输移沟渠建成由美人蕉、雨久花和绿狐尾藻等植物的生态沟渠,流域末端利用山塘或鱼塘建生态湿地,具有成本低、小运维(无动力运行)、高效率(氮磷削减率高于80%,末端出水优于地表水IV类标准)、易推广(入选水利部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并在湖南、江西、湖北南和浙江等多地推广应用)。
2024-10-17

养殖废水生态治理技术

养殖废水生态治理技术以多级绿狐尾藻生态湿地系统消纳为主,辅以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处理及后端强化物理吸附等技术,系统实现无动力、无添加(絮凝剂)运行,系统排放末端出水中氨氮、磷和COD等主要污染物含量稳定控制在国家现行标准GB18596-2001限量的1/2以下。
2024-10-17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主要由格栅、多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池、多级级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和末端强化处理等单元构成,在多级生态湿地之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1-2级潜流湿地。末端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污水利用高差在系统内自然流动,基本不需要电力,不添加任何絮凝剂,收割绿狐尾藻可作为农村散养鸡鸭鹅的饲料,不产生二次污染。
2024-10-17

黑臭水体生态治理技术

该技术针对河道、沟渠、塘库等黑臭水体,以湿地植物绿狐尾藻为核心,采用生态浮框,通过生物降解、植物吸收和底泥吸附三者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COD、铵态氮和磷等主要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从而达到净化黑臭水体的目的。
2024-10-17

潜流生物滤池尾水强化提升技术

针对农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尾水硝态氮和无机磷含量高、难以达标的突出问题,本技术创新性筛选出低成本高效脱氮除磷材料,并构建了同步脱氮除磷的单级潜流生物滤池系统,打破了传统尾水脱氮和除磷两级系统占地大、成本高的技术瓶颈。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低成本(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比常规工艺节约30%~40%)、小运维(无动力运行、材料更换周期在4~5年)、高效率(氮磷削减率高于80%,出水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易推广(入选水利部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并在湖南、云南和浙江等多地推广应用)。
2024-10-17

基于厌氧氨氧化的沼液低碳无膜法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1.厌氧氨氧化脱氮过程无需有机碳源,耦合异养深度脱氮系统可节省90%有机碳源。 2.脱氮效率高,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深度脱氮,TN去除率大于95%。 3.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厌氧氨氧化工艺可节省60%的供氧动力消耗,能耗降低50%。 4.脱氮去除负荷高,是传统脱氮工艺的2-5倍,占地面积节省30%-50%,适合原位扩容。 5.污泥产量少,污泥减量90%。 6.碳排放量低,综合碳排量减量90%。
2024-10-17

ECO智能真空高浓废液处理系统

ECO智能真空高浓废液处理系统, 采用的是一种节能、高效、新型的微负压真空蒸馏技术,可将废水量缩减约95%。内部能量循环回收,无需外部辅助热源,24小时全自动运行,远程监控,数据实时传送。将高盐高浓废水分离为可回用的蒸馏水、浓缩液两部分,浓缩液再进行除盐结晶,最终实现废液零排放。
2024-10-17

MHAT+O户用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集成了MHAT(多功能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异向流沉淀、可切换曝气、低功耗节能、多功能智能化技术等多项技术,可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传统处理技术的痛点,实现水质高效稳定达标、设备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大幅节省投资建设运营成本等显著优势,契合行业市场需求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良好的技术先进性、集成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2024-10-17

基于多元催化复合载体的生化耦合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催化载体为Fe3C-C架构;通过微区电催化氧化与反硝化作用的耦合,以及微电解、絮凝沉淀作用等,解决低碳/氮比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技术难题。 处理过程不添加药剂和碳源;耐低温;抗冲击能力强;载体层不钝化,不板结。 微氧曝气,动设备少,能耗低,实现无人值守;处理效果好,能够持续稳定达标。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