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团队带头人张全兴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专家。荣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团队包含博士4名,硕士4名,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13件,美国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日本发明专利1项、英国发明专利2项。团队开发了 “高效低耗丙交酯连续化成套技术”、“工业级聚乳酸类材料连续化生产成套技术”等,采用自主研发的绿色催化剂,通过绿色工艺、调控手段,可实现聚乳酸类材料的连续化合成,已经建立万吨级/年的丙交酯、聚乳酸生产示

煤炭废弃资源高效利用

团队现有固定人员44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化占比90%以上;主要在煤基固废材料化全利用、低热值煤能质耦合利用、烟气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盐湖资源高值利用、煤基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等研究方向开展工作,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制定标准10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依托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CO2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黄河流域资源增效减碳教育部工程中心”等平台,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国际合作计划、国家地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多项,荣获省部

有机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

本团队长期从事有机废物处理和高值资源转化研究,如微生物甲烷化,市政污泥和有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微生物PHAs资源化,微生物羧酸链延长资源化等。针对有机废物资源化平台和固废设施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功能菌和基因鉴定、碳氮代谢途径优化、工程菌构建和基于微生物的绿色生物制技术造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本团队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已承担 863 计划、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50项,发表论文 6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5件,获国家奖3项

电子固废回收利用

于可利,主要从事电子废物管理与资源化,报废机动车回收处理、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进出口管理;循环经济及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等。负责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0余个,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张贺然,主要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及产业园区相关行业研究工作,承担或参与多项部委、研究机构和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7项。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国家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刘雨浓,主要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研究、标准制定等工作,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与产业推广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与产业化推广技术团队,以二级教授、博导邢献军为领队,团队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3人,硕士生1人。在生物质废弃物炭化转化利用、生活垃圾高效清洁燃烧、污泥资源化能源化处置利用、煤炭及生物质高效清洁燃烧锅炉、热风炉技术领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及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200余项,其中授权国际专利2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在固废处置及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技术团队专业涵盖工艺、机械、液压、电气等。拥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4人。目前拥有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污泥干化、MVR(高速循环蒸发)三大节能环保技术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计申请专利81项,已授权专利6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蒸汽余热污泥圆盘干燥成套设备”“垃圾渗滤液高速循环蒸发成套设备”两项技术被评为“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其中 “蒸汽余热污泥圆盘干燥成套设备”被列为2022年山东省首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垃圾渗滤液高速循环蒸发成套设备”入选生态环境

有机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公司是中国环境保护集团公司旗下从事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果蔬垃圾等有机固废领域的技术研发、 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等的企业。技术团队主要由工艺、设备、自控、调试运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构成,擅长的技术领域核心为有机固废预处理工艺技术段,并以此为核心,集成创新应用厌氧、沼气利用、污泥干化、废水处理全链条工艺技术。研发技术目前推广应用到厦门、上海、无锡、合肥、武汉、芜湖、汕头等26个餐厨、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规模约7000吨。目前授权专利32项,主要集中在有机固废预处理工艺及相关设备;有机固废

垃圾焚烧系统自动化控制

垃圾焚烧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研发团队主要从事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渗滤液、水处理自动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针对光大垃圾电厂燃烧控制自动化程度低,研发ACC垃圾焚烧智能控制系统针对垃圾焚烧、水厂行业,研发光大自主的DCS产品EB3000应用原烟气检测,研发了光大自主的烟气净化控制产品(AFC)针对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上料层的实时监控难题,研发高温炉膛雷达料层检测系统配套产品研发了多项自动控制系统,如焚烧炉、干式厌氧、水利膜系统、水利清灰等等控制产品 光大环境科技拥有上述产品的知识产权,供货获得知识

抗生素菌渣资源化利用

本团队带头人沈云鹏长期从事制药行业环保“三废”治理运行管理及相关工艺技术研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团队主要成员来自新疆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科院、常州大学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抗生素菌渣无害资源化领域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形成专利50多项,开发了包括高温高压水解、电子束辐照、喷雾干燥、生物酶法等十余项抗生素菌渣多路径无害资源化关键技术和装备,提出了青霉素等三大品种抗生素菌渣及有机肥基

工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我公司于2015年成立河南亚新窑炉有限公司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科技创新研发团队,并根据行业特点在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河南顺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睢县亚新智能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全面为母公司亚新窑炉提供各项技术支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技术中心也是企业产学研合作、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组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目前,亚新窑炉积极拓展业务,实力逐
所属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