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
1.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与池中污泥混合,发生水解酸化反应。水力停留时间为12小时。
2.水解出水进入曝气池,仅采用好氧氧化,易采用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适宜的有机负荷为0.045~0.205kgBOD5/(kgMLVSS.d),水力停留时间为优选16~18小时。
3.二沉池出水通过混凝沉淀步骤,进一步去除悬浮性有机物、部分胶体物质及大分子有机物,避免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阻塞,同时降低有机负荷,有利于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
4.混凝沉淀后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去除水中残留的长碳链脂类物质和中小分子有机物。
最终出水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城镇污废水协同处理技术已应用于处理能力为4万m3/d的苏州甪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造原A2/O工艺的曝气池、新建后混凝沉淀池、新建曝气生物滤池,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曝气池停留时间为16~18h,气水比为12:1~19:1,污泥回流比为65%~100%时,二级处理单元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改善,CODCr和TP去除率较原工艺提高了10%左右。改造后曝气池出水CODCr降低33%,波动范围变小,TP降低47%。经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后,系统出水CODCr低于50mg/L,TP为0.20mg/L,色度达到30倍。解决了原有常规工艺没有针对性、传统A2/O工艺出水CODCr和TP超标、生物主体处理单元效果不好、曝气池污泥浓度低、出水难以达到新排放标准要求等关键问题,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