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
抽吸富藻水(1000m3/h)→仿生式鳃式过滤器→浓缩富藻水→摇振浓缩→藻泥→收集→运输。
操纵工艺:接受蓝藻水华发生预报→达到蓝藻打捞现场→清除蓝藻→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吃水深度0.3米,适合浅水湖泊水源地沿岸带的浅水区域蓝藻的高效打捞与清除;
(2)搭载10m宽幅分离铲,作业幅宽10m;
(3)1000m3/h汲藻泵管系统,达到1000m3/h的流量精确分离、汲取、过滤处理清除随风漂移的表层富藻水;
(4)5×4KW电推进器组、中控驾驶系统,最大航速5km/h;
(5)12m2叠层式摇振浓缩筛、50KW发电机组;
(6)最大浓缩比50:1,可见藻群体滤除达100%;
(7)每立方米富藻水的处理成本为0.03~0.05元。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该技术在课题开展期间运用于巢湖水源保护区蓝藻水华清除,保证了原巢湖市饮用水供水安全及当地正常的工农业产生。
2010年6月中旬持续西南风导致水华蓝藻向东漂移,在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内大量蓝藻水华堆积,嗅味难闻;7月4日部分自来水厂出水异味,一度停水4小时,引起群众恐慌;应地方政府要求,项目组实施湖泊水源地蓝藻监测预警,并应用研制的大型仿生式蓝藻清除设备,每小时1000立方米水,过滤水体中高密度蓝藻,保证每天4万吨取水安全,及时化解了供水危机,保障了水源地水质的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地方政府肯定。
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可在水华蓝藻易堆积需要清除、但是又必须绝对避免二次污染的湖泊饮用水水源地区域推广使用。该设备代表“水专项”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参加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十一五”环保成就展暨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并在太湖流域的湖泊、云南高原湖泊和天津于桥水库等得到推广应用。目前该设备已经进驻南京市省级科技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