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化学-微生物-水生植物复合强化净化与藻类过度生长控制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河湖流域/生态修复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景观水体净化

基本原理

针对景观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差、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过度生长等现状,课题通过新型微生物复合菌剂、加强型锁磷剂的研制,对微生物、化学、水生植物复合强化技术进行集成,研发了智能型自动投药装置,进行水质净化及控制的原位修复技术研究,实现Ⅴ类水体,适合于征地困难的地区进行景观水体水质改善及功能恢复,可有效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符合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需求。

应用案例名称

津河-卫津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

案例地址

天津市南京路1号

案例规模

水体体积约35000m3

项目投运时间

/

工艺流程

根据天津景观水体水质特点,将微生物净化、化学除磷、水生植物吸附克藻这三种净化技术优化复合。复合技术通过兼顾三种技术的空间和时间效果,取长补短,实现水体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 (1)按照先投加微生物复合菌剂,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2)再投加加强型锁磷剂,去除水体中的磷,并最终覆盖在水体底部污泥层上,进一步地控制底部污泥的磷释放; (3)同时栽种的水生植物能辅助净化水体并抑制藻类的生长,水生植物对水体中营养盐(N、P)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对总氮的去除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弥补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化学除磷药剂对总氮去除能力的不足。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津河-卫津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主要通过微生物菌剂、锁磷剂投加及水生植物浮床构建等手段对景观河道水体进行水质改善及水体功能恢复。卫津河南段(外环桥~解放南路桥),河道长度500m,宽度25m,水深2.5m,水体体积25000m3。长泰河(渌水道~外环线),河道长度100m,宽度25m,水深2.5m,水体体积6250m3。采用先投微生物菌剂,再投加锁磷剂,同时栽种水生植物的方式进行治理。总体示范工程水体体积约35000m3,建设运行时间约持续6个月。经治理,水质由劣Ⅴ类达到Ⅴ类水体水质的要求,实现水体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采用复合技术是景观河道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发展趋势。复合技术应用后,卫津河南段及长泰河南段水体各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卫津河TP最高去除率为20%,TN最高去除率为12.9%,NH3-N最高去除率为35%,COD最高去除率为51%,达到技术要求;长泰河总磷最高去除率为48%,NH3-N最高去除率为71%,COD最高去除率为25%,水体透明度由浑浊逐渐变清,水质改善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