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湖水系水质保障与修复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河湖流域/生态修复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城市河湖水系水质修复

基本原理

(1)在南淝河和巢湖市环城水系实际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之上,建立南淝河和环城水系的水量水质模型,并通过开展水文、水质观测对模型进行率定;通过水文-水质模拟,对南淝河和环城水系的入河污染源强进行核准,并分析上游各种水量调配方案条件下的河道的水流条件;根据河道的可调度水资源总量,提出优化的水量调配技术方案。在现有水量补充或水质改善为核心的调水引流技术基础上,通过生态水力学控藻试验,确定可抑制藻类生长的最佳河道水文条件;以生态水力学控藻为目标,充分利用闸泵等水工建筑物的水资源调配功能,构建以水功能区划及水体修复为目标的“库-河-湖”多闸坝水质水量调配技术。 该技术以河网水动力水...

应用案例名称

南淝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

案例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

案例规模

4.3km长河道

项目投运时间

/

工艺流程

开发合肥市南淝河和巢湖市环城河水系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通过现场调水试验,形成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调配技术体系。通过工艺流程创新、碳源补充、填料选择、防堵塞等研究,提出城市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通过从南淝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分布的各类水生植物中筛选水生植物先锋种,进行菹草、金鱼藻、穗花狐尾藻、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睡莲、荇菜、荷花等水生植物的恢复。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针对南淝河的污染特点及存在问题,在南淝河自董铺水库下游到合九铁路桥附近河段4.3km长度范围内开展南淝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岸带水生植物恢复重建4.2km长,恢复挺水植物种类12种;设置组合生态浮床、原位曝气等城市河道原位生态修复设备,恢复水生植物面积20000m2,恢复重建水生植物种类21种;采用生物质添加的潜流人工湿地技术,构建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人工湿地7000m2。开展水质水量调配工程,调水流量为6m3/s,使流速提高到0.1~0.2m/s。针对巢湖市城区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对河道近岸带生态改造。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实现河道近岸带生态改造与生岸带水生植物恢复带1.3km;重污染河段生态清淤与底质修复工水生植物恢复面积共计13200m2;框架式模块化密植型生态浮床1200m2;构建旁道人工湿地67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