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污染河网原水水质湿地调控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河湖流域/生态修复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河网原水湿地优化调控

基本原理

采用人工构筑根孔的方式,在湿地构建初期就构造一个由根系、土壤、土壤微生物、水、空气等组成的“多层次界面系统”,其良好的多层次交叉管孔分布特征对污染物质的空间传输迁移过程具有明显的移向、导流和整合富集作用,并影响土壤亚界面各种物质动态和能量流动过程。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在土壤-根孔微界面发生优先流动和迁移,并在土壤系统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过程中,达到转化降解并最终去除的目的。

应用案例名称

嘉兴市石臼漾水厂水源生物-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案例地址

嘉兴市拥军路680号

案例规模

25万m3/d

项目投运时间

2009-05-01

工艺流程

“—合理―串并联”思路。预处理区-根孔生态净化区-深度净化区组成有机串联体,大沟、小沟、植物床组成有机并联体。水力调控的合理设计和优化运行思路是水力梯度和竖向设计,卡口、堵头水量输配控制,多种水力运行管理模式。 针对南方河网地区水源水质污染较为突出的问题,构建大规模生态型人工湿地。生态湿地内部设置关键的净化处理单元,并采取合理的连接方式,使河网地区的原水先后经过湿地的各个单元,并使水量得到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各种类型的污染物的分级净化,显著提升水源水质。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嘉兴市石臼漾水厂水源生物-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位于嘉兴市区西北角楔形绿地,是石臼漾水厂(日供水能力25万m3/d)的水源地,总面积3878亩,湿地核心净化区涉及生物预处理区、根孔湿地生态净化区、深度水源净化区等1630亩。石臼漾生态湿地工程北郊河西侧区块(410亩)于2009年5月建成,并与先期建成的北郊河东侧区块(1220亩)联合试运行,之后对湿地系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完善。按湿地总面积计算,工程建设直接成本约为62元/m;石臼漾生态湿地工程的年运行费约为3.34分/m3。水源主要水质指标改善情况为:浊度、氨氮、总铁去除率均大于30%,总磷去除率大于25%,总锰、总氮去除率大于15%,CODMn去除率为5%。该工程为石臼漾水厂每日25万吨的安全供水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湿地储水能力为120万m,在河网遭到突发性污染时,具备接近5天的应急供水保障能力。此外,湿地工程还带来区域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宜居舒适度提升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浙江省嘉兴市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工程获住建部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建城[2011]203号)和201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建办城函[201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