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沸石吸附-混凝沉淀-气浮耦合水质净化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水质净化

基本原理

混凝沉淀可有效去除水中浊度,但对挥发性嗅味物质和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率低;气浮单元则对水中微小颗粒、某些小分子有机物、挥发性嗅味物质有良好的去除作用,但应对高浊度原水能力弱。 沉淀/气浮耦合技术是在现有沉淀池基础上进行改造,将现有平流沉淀池分成前、中、后三段,在沉淀池中段区域内设置斜板,在沉淀池后段将部分原有沉淀部分改造成气浮区,从而有利于发挥沉淀与气浮两段处理单元各自的特点,满足季节性污染河流水质净化处理的需要,提高处理工艺对浊度、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应用案例名称

淮南某水厂水质净化项目

案例地址

淮南市田家庵区朝阳中路

案例规模

2.5万m3/d

项目投运时间

/

工艺流程

“原水-吸附剂投加-混凝-斜板沉淀(改造后)-气浮(改造后)-过滤-深度净化工艺(可选)-消毒”。其中,斜板沉淀段主要承担水中颗粒悬浮物(浊质)、有机物、氨氮的去除功能;气浮段主要承担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嗅味物质、微小粒径颗粒等污染物的去除功能。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该技术在淮南市一水厂得到应用,改造单元设计负荷2.5万吨/日。该水厂原水夏季水中悬浮物浓度高,水质波动大,原有沉淀池是传统平流沉淀池,对水中浊质去除效率较稳定,但对冬季低浊期偶发的含藻水,原水中嗅味物质、有机物等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对突发性污染没有缓冲能力。 采用的沉淀/气浮串联耦合技术,在现有沉淀池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沉淀池中段区域内设置斜板,在沉淀池后端将部分原有沉淀部分改造成气浮区,前端和中间设置导流区,充分发挥沉淀和气浮各自的特点。在不增加占地面积和运行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处理工艺对浊度、有机物、藻类、嗅味物质的去除效率。示范工程运行结果显示,改造实施后沉淀/气浮工艺对有机物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35.8%、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51.5%、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4%,处理效率稳定,且可超负荷25%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