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生态农业圈构建与优化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农村农业污染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农田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基本原理

从技术集成与管理创新角度出发,结合江苏的农业发展的现状,以控源截污、减量循环、生态保护、全过程管理为切入点,通过江苏太湖流域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及污染现状调查分析,从技术层面集成已有成熟的施肥、防控、拦截及循环利用技术等,并据此构建和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工程、农业生态屏障工程、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农业投入品控制工程、全程监测监控工程等5大工程,从技术模式层面实现环湖农业种植业污染治理目标。 同时,结合《江苏省种植业污染治理管理办法》,市县各级政府相应成立了面源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强化各级地方政府责任,建立省市县种植业污染治理联合巡查制度和定期考核和奖惩机制,从管理机制上实现环湖农...

应用案例名称

宜兴市环湖生态农业圈构建与优化项目

案例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周铁镇

案例规模

1020亩

项目投运时间

/

工艺流程

为便于环湖生态农业圈构建,提出了5大工程模式,便于进行环湖推广;同时在管理层面,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提高环湖生态农业圈建设成效和绩效考核。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环湖生态农业圈技术集成:筛选和集成国内外已有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绿肥种植技术、节水节药水肥一体化技术、缓冲带防护林构建技术、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技术、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形成构建环湖生态农业圈的基本技术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构建农业清洁生产工程、农业生态屏障工程、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农业投入品控制工程、全程监测监控工程等5大工程模式;通过具体项目实施,逐步实现环湖生态农业圈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2)环湖生态农业圈管理保障:依托《江苏省种植业污染治理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省市县各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及管理办公室;通过财政资金投入的具体项目和配套,稳步推进环湖生态农业圈构建;在此基础上,通过种植业生态补偿机制等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对生态农业的规划、组织和协调进行管理和考核,保障环湖生态农业圈的推进。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本技术系统在宜兴市周铁镇江南春生态园生态果树技术模式示范工程应用,示范区总规模约1020亩,对生态农业园进行了果园清洁生产工程、农业生态屏障工程、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农业投入品控制工程、生态沟渠拦截工程建设,进行了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果园生草覆盖技术等技术的优化与集成创新。示范工程第三方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与传统技术模式相比,化学氮磷投入减少30%以上,产量不减,投入成本减少10%以上,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率消减30%左右,综合生态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