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制品行业产业集聚区污水“减氨回用-梯次削减-深度净化”集成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工业污水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耗水量大、污染排放重、水质复杂、治理难度大的发制品行业废水以及发制品行业聚集区综合废水的治理。

基本原理

依据对症下药,梯级削减,依次净化的技术集成原理,针对发制品行业生产过程中“步步涉水,触氨惊心、洗染为酋”;厂内污水“四高一低(废水色度、氨氮、COD 高、变化频率高;C/N 低);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方不对症,氮磷失度,波动无策”等特点,研发了发制品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氨水替”、“逆流冲洗”、“双膜回用”等关键技术、发制品行业产业厂内污染物“绿色絮凝-水解酸化反硝化耦合-好氧生物膜法-均相Fenton+臭氧尾水深度处理技术”深度削减集成技术、发制品行业集聚区综合污水“多段A/O 强化硝化深度净化”关键技术、基于节水减排的发制品行业生态产业聚...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形成发制品行业产业集聚区污水减氨回用-梯次削减-深度净化集成技术,构建清洁生产模式,实现污水稳定达标

应用案例名称

许昌市污水深度净化示范项目

案例地址

河南省许昌市

案例规模

30000吨/天

项目投运时间

/

验收情况

已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非氨中和-逆流冲洗-双膜回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膜-高级氧化-多段A/O强化硝化; (1)现有发制品行业生产过程中,浸酸工序后要用到大量的浓氨水进行中和,耗水量大, 废水中氨氮浓度高,缺少回用,极大地增加后续处理难度。研发了新型非氨中和剂、连续逆流冲洗工艺、双膜回用工艺,实现发制品生产环节的减氨回用; (2)现有的PAC混凝剂投量大,且残留的金属离子对后续的生物处理单元有毒害作用。淀粉改性絮凝剂可利用电荷性质和本身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电中和和粘结架桥等作用结合废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形成絮状大颗粒沉淀,从水体中有效沉降分离; (3)发制品集聚区废水碳氮比偏低、且水质波动大,现有AAO工艺难以满足其脱氮需求。多段A/O强化硝化工艺根据淡旺季不同的来水水质,灵活地两段A/O、三段A/O以及A2/O间运行,为发制品集聚区废水的稳定脱氮提供了保障。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根据前期实验室小试和场外中试取得的良好结果,选择在发制品行业产业集聚区(许昌市屯南污水处理厂)进行多模式AO工艺的工程示范的应用。工程示范设计日处理水量30000吨,其出水COD、氨氮、TN等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为许昌市发制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清潩河水环境质量总体提升和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相关技术在广东、内蒙等省(区)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