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活性炭低温除氮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城镇污水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北方严寒地区冬季污水厂氨氮深度处理。

基本原理

针对太子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物理截留-生化法-沉淀过滤”等常规处理工艺,缺乏三级深度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氨氮等污染物,导致太子河枯水期考核断面的氨氮含量较高。活性炭的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巨大、化学性质稳定,同时价格低廉且易再生,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然而原活性炭吸附容量相对较低,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可以增加其吸附位点,提高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本研究基于超声浸渍、高温煅烧两种活性炭改性技术,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改性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在污水处理厂的现场技术示范,实现低温下对污水中氨氮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改性活性炭低温除氮技术,通过超声浸渍及高温煅烧两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载铁...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通过超声浸渍及高温煅烧两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载铁改性处理,制备得到对氨氮具有更好吸附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吸附处理。

应用案例名称

本溪某污水处理厂为水深度处理示范项目

案例地址

本溪市溪湖区林家崴子

案例规模

22.5+7.5万吨/d

项目投运时间

/

验收情况

已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首先通过拦污栅、粗格栅拦截水中的树叶、杂草、垃圾等体积较大的漂浮物。 通过细格栅及旋转流沉砂,进一步清除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物、颗粒物。 污水进入生化池,利用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氨氮、COD、总磷等污染物。 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再次沉淀,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 污水通过中途提升泵站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所要求的高度。 污水在高效沉淀池中进一步泥水分离。 污水进入V型滤池,过滤截留污染物。 污水经过改性活性炭滤柱再次深度处理,削减污染物含量。 污水在紫外消毒渠中灭菌消毒,排入太子河。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针对冬季污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低的问题,采用中试装置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表明,最佳运行条件为:滤速9m/h,滤层高度1.2m,不采用曝气。在此条件下,尾水氨氮削减率可达45.84%,同时对总磷(削减率34.11%)、COD(削减率35.64%)也有不同程度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