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城镇污水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尤其需要保证运行效果的北方城镇污水处理厂。

基本原理

围绕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各耗能环节的耗能规律与污水水力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具有节能优势提升泵的选用、提升泵提升过程的合理优化控制方式、季节性水量变化时提升泵提升过程的优化控制节能运行方案及污水输送过程节能降耗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了污水提升及输送过程的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围绕生物处理反应器中流体力学行为、氧传质特性及多种功能菌群的同步节能脱氮机理,开发了具有曝气节能和多菌群协同除污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节能降耗技术;针对寒冷地区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稳定达标和能耗高问题,从污水生化处理工艺运行技术及活性污泥特性进行研究,开发了城镇污水低温运行技术和曝气池活性污泥增强技术...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对污水提升及输送的节能降耗、低温污水处理低耗强化技术、曝气节能和多菌群协同除污技术进行的研究集成。

应用案例名称

长春市某中小型污水处理节能降耗示范项目

案例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长德新区

案例规模

50000t/d

项目投运时间

2017-05-01

验收情况

已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集成技术主要工艺流程为:污水经过具有节能降耗技术特点的提升和输送,进入具有活性污泥增强技术的曝气池或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再经沉淀池后排放,具体如下: (1)首先合理选择污水提升泵和污泥回流泵,污水管采用HDPE管(热熔接口),污泥管采用钢管(焊接接口);污水提升泵池与粗格栅间合建,取消管线输送环节; (2)污水进入曝气池,通过对工艺中曝气区域的控制,提高生化池活性污泥浓度,增加生化池生物量,保证处理后的水质满足排放要求,保证二沉池在设计负荷下运行,且运行能耗大大降低;如果污水进入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由于其结构和流态特征,反应器内部存在不同的氧环境,且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各类微生物功能菌群的有机物去除、脱氮除磷等全程生化反应,曝气能耗低,且不需要内回流。 (4)混合液进入沉淀池,一部分剩余污泥排出,一部分回流至生化池,沉淀后污水排出。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通过将污水处理节能降耗集成技术在现有水厂中研究应用,指导了污水厂对污水提升泵、污泥回流泵的选型及运行和污水厂总平面图设计中污水水流走向及工艺流程的合理布置;利用低温运行和活性污泥增强,在低温7~13℃的条件下,控制生化池污泥浓度在6-8g/L,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相比污水厂原有运行技术可节省能耗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