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无序排放污水收集处理及氮磷资源化利用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农村农业污染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村落无序排放污水。

基本原理

本技术以“拦截、净化、利用”为指导思想,以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为核心技术,充分利用农村的地形地势及地域特征,提出在农村天然水体、已有沟渠等的基础上简单施工,构建包含初雨自动收集高效生态拦截沟、生态护坡、生态净化塘、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的多级拦截系统,通过水体自净、物理、化学、微生物、植物的多重作用,有效削减径流中的氮磷负荷,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生态拦截沟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重建植物群落,结合沉水植物,恢复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生态作用拦截初期雨水径流中的颗粒态污染物,实现水质的净化。生态净化塘利用村落周边分布的小池塘、断头河等改建而成,构建成以不同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为净化主体...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提出在农村天然水体、已有沟渠等的基础上简单施工,构建包含初雨自动收集高效生态拦截沟、生态护坡、生态净化塘、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的多级拦截系统,通过水体自净、物理、化学、微生物、植物的多重作用,有效削减径流中的氮磷负荷,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应用案例名称

周铁镇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示范项目

案例地址

宜兴市周铁镇欧毛村

案例规模

1500m2

项目投运时间

/

验收情况

已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生态拦截沟——生态净化塘——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排入就近水体”。流程如下图: 初期降雨径流直接进入生态拦截沟渠。生态沟渠沿程拦截技术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重建植物群落,结合沉水植物,恢复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生态作用实现水质的净化。适用于低浓度污水的收集处理、生物单元与生态单元之间的连接及农村面源污水的收集拦截。后期径流溢流后直接进入附近水体。 生态净化塘利用地形优势,配合水力优化和岸坡生态化建设而成“挺水植物生境区—生态浮床生境区—沉水植物生境区”为次序的多生境氧化塘系统。对雨水起到调蓄和预处理功能。 人工湿地构建成O-A-O新型水生蔬菜湿地。两段进水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最佳流量分配比为1:2.5~1:4。当水力负荷为0.3m3/(m2•d)时湿地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0.58%、68.63%、76.07%,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示范工程位于宜兴市周铁镇欧毛村,总面积约1500m2,包括生态拦截沟、生态净化塘、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泵房、计量槽,处理对象为约30000m2内的村落初期雨水径流流失的氮磷,最大日处理能力12吨。生态拦截沟、生态净化塘对径流TN、TP均有一定的全出效果,氮磷的去除以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为主。工程对NH4+-N、NO3--N去除效果分别达60%、75%,可削减村落面源流入太湖的氮磷负荷,改善径流水质;示范工程区域种植空心菜、多种景观植物、水生植物等,景观效果明显。 本技术在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的同时,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使水质改善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不仅直接处理了地表径流,也产出了水生蔬菜,污染净化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同样产生经济效益,为村落无序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带来了新思路。根据技术就绪度的分级标准,该项技术已有适当规模的示范工程,已经初步完成了工艺设备流程的可靠性研究,在示范区的出水中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削减,目前定级为技术就绪度5级。 技术信息咨询单位及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