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农村农业污染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去除。

基本原理

工艺前端将农户现有的化粪池改造后或直接加以利用,用污水管收集后(经格栅)进入水解酸化池。然后提升至高效厌氧池,水自流至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单元,经生物、生态及物化处理后,出水由下部沟道,排放至人工湿地进行进一步强化处理,确保总氮、总磷去除效果,同时也确保冬季低温条件下的系统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复合式塔式生物滤池系统工艺由水解酸化池、塔式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组成。

应用案例名称

常州市武进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案例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案例规模

33个自然村

项目投运时间

2008-01-01

验收情况

已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蚯蚓生态滤池—复合人工湿地”。具体如下: 1.水解酸化池的来水为农户管网收集来的生活污水,具有混合、沉淀和消化的功能,经水解酸化作用后进入高效厌氧池单元,可有效去除污染物TN约10~15%,TP约2~10%,CODCr约22%,SS约98%以上,可达到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2.蚯蚓生态滤池由2个或多个塔层组成,每个塔层有30cm左右的以土壤为主的滤料层,是蚯蚓活动区域也是主要的处理生活污水的区域,土壤层下是不同粒级、不同种类的填料,以砾石、砂石、煤渣为主。每个塔层下面布有均匀的出水孔,塔层与塔层之间有40cm左右的空间,在污水滴落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补充有机质分解时所需的氧分。 蚯蚓生态滤池在普通的生态滤池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蚯蚓的增加通气性、分解有机物等功能,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污水处理。蚯蚓在滤池内降解有机物,还可通过其砂囊研磨与肠道的生物化学作用,以及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促进C,N,P转化与矿化,但其主要功能为在土壤活动层内的机械疏松、消解,对滤床起物理清扫作用,防止土壤板结、堵塞。蚯蚓在滤池内的活动还能有效提高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活性,改变,促进有机物质的厌氧分解转化。 3.复合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出水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比较适合于管理水平不高、水量及水质变化不大的城郊或乡村应用,同时人工湿地还具有对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的特点,因此作为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的辅助技术,用来处理太湖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尾水。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列化技术自2008年应用于社会以来,先后在武进区武进港沿岸和周边农村环境整治及村庄村落污水处理项目中,采用复合塔式生态滤池和改进型毛细管渗滤沟技术及其他复合型生态技术处理我区共33个自然村(村民小组)的污水。自污水处理工程实施以来,处理设施运行良好,经抽样检测,生活污水经设施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有效地控制了进入太湖的水污染负荷,改善了武进区入太湖重点控制河流的水质,降低了水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美化了村内景观,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