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集约开发区雨源性城市河流黑臭消除与生态修复关键集成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河湖流域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亚热带雨源性地区。

基本原理

针对城市雨源型河流黑臭污染现状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题,即区域人口高度集中、土地高度开发、产业高度集中、地表高度硬化、污水高强度排放引起水生态功能严重受损,以丁山河流域为例秉承“污染物控源减量、水环境提效增容、生态修复与景观功能提升”的全流域统筹治河理念,确定以DO为核心指标、以COD、氨氮控制为主要抓手的黑臭河流治理标准,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治理的艰巨性、长期性、阶段性,以黑臭水体根治和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以城市排水系统和河流湿地生态治理为重点工程着力点,详细划分流域治理空间单元、开展环境容量核算与污染负荷消减分配,以水安全、水资源保障、水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与水域陆域景观提升为核心要素,...

应用案例名称

丁山河10公里河道区域综合应用项目

案例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路1135号水电大厦

案例规模

10km

项目投运时间

/

验收情况

已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技术体系坚持高污染负荷削减工程优先实施、流域水安全保障工程优先实施、综合治理保障工程优先实施原则安排工程实施顺序具体如下:(1)以支流主河道红线为核心,通过清淤、暗涵改造、岸堤拓宽加固等措施开展水系连通与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实现防洪达标与水体流动复氧;(2)以污水厂尾水回调与库塘湿地的蓄水为核心,开展全流域水量保障工程,实现全年流域上游不断流、中下游基流量稳定,为水体自净功能恢复提供较好的水动力条件;(3)以排水系统完善与控源截污为核心,消除流域污水直排口、消减初期雨水污染并完成污水厂的深度净化,大幅消减点源负荷;(4)以城市积水点为核心控制单元,开展LID技术的因地制宜的应用,实现雨水的渗、滤、净,控制面源污染,发挥流域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功能;(5)以流域现存的库塘系统为依托,因地制宜地构建塘、库、河口、岸滩湿地系统,辅助生态岸边带措施,净化水质,提升河流自净能力,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6)以沿河亲水节点为核心打造水景观提升工程,提高陆域景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7)通过水环境监测网络、智能管理系统与日常维护管理模式的构建,建立流域长效管控方案,保障流域水环境稳定、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在丁山河10公里河道区域开展综合应用,污染物消减量不低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