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厌氧滤井+跌水曝气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农村农业污染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规模小于200吨/天的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基本原理

本项技术本着“因地制宜、高技术、低投资与运行成本、易管理、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证出水稳定达标的基础上,秉承“生物单元重点处理有机污染物,生态单元资源化利用氮磷”的理念,集成传统及单元技术创新技术与工艺系统集成相结合,形成多种具有节能、节地、高效、低维护、景观化、园林化特征的可选工艺组合流程,构建了针对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生态组合成套技术体系。生物单元充分发挥简易高效降解有机物的特点;同时以跌水曝气方式替代传统鼓风曝气方式,实现节能和工艺简化;生态单元通过开发具有较高氮磷吸收能力和适于在人工湿地内种植的经济型作物,实现氮、磷资源化,构建污染净化型农业;较好地解决了农...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由厌氧、缺氧、好氧等生物单元与经济型人工湿地组成,采用多级跌水曝气,新型浸润度可控型人工湿地构建污染净化型农业种植模式,能够高效回收利用氮磷资源。

应用案例名称

周铁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

案例地址

宜兴市周铁镇沙塘港村

案例规模

30吨/天

项目投运时间

/

验收情况

已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组合工艺技术融合了生物处理和生态处理技术,各单元分工明确,工艺流程为“农村污水—格栅—厌氧—缺氧—好氧—经济型人工湿地”。具体流程如下: (1)厌氧单元有效降低有机负荷,减轻跌水曝气工序的负担。 (2)在缺氧调节池中,来自厌氧段的消化液与好氧段的回流液进行混合,充分利用消化液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反应,同时脱除缺氧出水中的臭味。 (3)好氧单元以氮磷的无机化和有机物的进一步去除为主要功能,以自然充氧为主,实现能耗的有效降低,同时力求保证湿地出水稳定达标。好氧出水一部分进入人工湿地,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单元进行反硝化反应。 (4)人工湿地主要以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去除和利用为目标,力求在实现出水达标排放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在周铁镇沙塘港村建成小型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一套,采用“大深径比厌氧反应器-阶梯式跌水充氧反应器-水生蔬菜型+潜流人工湿地”工艺。污水来源于沙塘村港口大桥以南,共计约80户,人口约250人,设计污水流量30吨/天。污水处理设施投资每吨水在8000元左右。出水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每年至少8个月达到一级A标准。工程动力消耗仅为一个小型水泵。设施较传统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以A2/O工艺为例)节能10%以上,节地20%以上。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每年以空心菜和水芹菜轮种,每年空心菜产量约4000斤/亩,水芹菜1000斤/亩,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