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溢流污染物去除成套设备

来源项目
-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城镇污水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雨水及雨污混合水的处理(CSO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

基本原理

本公司在德国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基础上,开发并生产新型溢流污染物去除成套设备,主要用于处理雨水调蓄池或排水箱涵中的大流量雨水或CSO溢流污水,能够有效地截留漂浮物、悬浮物、固体颗粒、及COD等污染物,用于解决国内目前受水环境溢流污染的难题。 该成套处理设备主要由水力颗粒分离器和门式自动冲洗系统组成。该成套设备在运行时节能环保、能耗低,对雨水或溢流水中固体颗粒物进行物理分离。国内外项目案例的实践证明,利用该成套除污设备能有效去除约80%以上的悬浮物和COD含量。 1)水力颗粒分离器是一种固体颗粒分离装置,由进水单元和处理单元组成,通过水力驱动,无需外动力。该设备在SS去除率、使用可靠性、性价...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发达国家早在1960-1970年代开始重视CSOs合流制溢流污染的问题。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水量与截流倍数、管道设计重现期、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管道拓扑结构等因素相关。除了源头分散式控制,另一主流思路为末端调蓄,即建设合流制调蓄池。我国对于CSO控制的研究及成果尚在起步阶段,且国情不同,南北差异大,极为复杂。我国合流制区域大部分位于开发密度高的老城区,采取雨污分流或源头控制技术的可行性较低,调蓄池技术仍将是我国大部分今后CSO污染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国内已建CSO调蓄池运行效率普遍不高,根据有关文献,CSO控污率只有10~20%。合流制调蓄池的优化设计及运行管理技术是...

应用案例名称

池州市海绵城市——合流制溢流调蓄工程

案例地址

池州

案例规模

调蓄池容积8064m³

项目投运时间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

工艺流程

1.非降雨期,管道来水不进入调蓄池;2.降雨开始,超过截流倍数部分的水量通过截流井进入调蓄池进水渠道;3.进水渠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沉淀区(第一分格池)首先开始溢流进水;4.沉淀区(第一分格池)满之后,来水通过进水渠道溢流进入过流区(第二分格池);5.当水量继续增大,过流区(第二分格池)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处理设备开始工作,持续处理定量的溢流水。处理出水进入调蓄池溢流区(第三分格池)内存储或开启水泵直接排出;6.如果降雨继续,水量继续增大,溢流区(第三分格池)全满,过流区(第二分格池)内的处理设备仍可持续工作,其处理水通过水泵直接送至后续生态处理设施或排入水体;7.当降雨持续,整个水池全满且达到其处理能力负荷后,则在溢流井处发生紧急溢流直排清溪河;8.由于沉淀区(第一分格池)和过流区(第二分格池)内存水质最差,主要是径流时间较短的初期雨水,降雨事件结束后,由水泵送回截污干管至污水处理厂;9.溢流区(第三分格池)内的水经过了处理设施的处理,水质较好,污染负荷较低,由水泵输送至生态处理设施处理后排至清溪河;10.降雨结束池体清空后,利用冲洗设备逐区对调蓄池池底进行冲洗;11.当调蓄池设施进行检修或无法正常使用时,关闭进水渠道电动闸门,调蓄池不进水,来水通过紧急溢流通道排出。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主要处理污染物:雨水及雨污混合水中的悬浮颗粒物SS及COD,对雨水或溢流水中固体颗粒物进行物理分离。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节能环保、能耗低,对雨水或溢流水中固体颗粒物进行物理分离,不需要投加药剂,不持续耗电。

投资费用

依据产品型号而定

运行费用

低 (能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