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催化复合载体的生化耦合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来源项目
-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其它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低碳源生活污水,例如农村生活污水、高速公路站区生活污水、铁路站区生活污水、旅游景点生活污水等处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

基本原理

基于渗碳体-碳(Fe3C-C)体系的多元催化复合载体;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如下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1.微区电催化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 2.多元催化氧化(高级氧化)消解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 3.多元催化氧化-自养反硝化耦合脱氮; 4.微电解-催化氧化-沉淀反应脱磷。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该技术催化载体为Fe3C-C架构;通过微区电催化氧化与反硝化作用的耦合,以及微电解、絮凝沉淀作用等,解决低碳/氮比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技术难题。 处理过程不添加药剂和碳源;耐低温;抗冲击能力强;载体层不钝化,不板结。 微氧曝气,动设备少,能耗低,实现无人值守;处理效果好,能够持续稳定达标。

应用案例名称

安徽省界阜蚌公司蒙城机关污水处理系统更新改造工程

案例地址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乐土镇101号

案例规模

40m³/d

项目投运时间

/

工艺流程

调节池内污水通过泵提进入预处理单元,去除部分COD和SS,然后自A反应器进水口进入A反应器底部,污水自下而上流经填料层而得到初步净化。然后通过A罐溢流堰自流进入O反应器填料层,O反应器底部设有微曝气系统,污水自上而下流经填料层而得到再次净化。O反应器底部的污水通过循环泵回流至A反应器底部。净化达标后的中水通过O反应器内部设置的中心管导流至O反应器上部流出,实现中水回用或直接外排。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总磷去除率≥95%,化学需氧量去除率≥90%,氨氮去除率≥90%,总氮去除率≥82%,出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其余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及相关地方标准要求;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1、曝气量较小,对污水的扰动较小,恶臭气体逸散量较小;恶臭气体,如硫化氢、氨气及含硫有机气体与多元催化复合载体接触后被氧化降解。 2.、污泥量为传统工艺的1/5-1/10,将污泥排入前端化粪池,化粪池一般3-6月清掏一次。 3、.降噪主要通过选用低噪声曝气设备、采用减震底座、出口增加消声器、采用软连接;隔声等措施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采用本技术经济效益包括: 每年节约电费(按照1元/度电计算)19775.70元;年节约水费25000-27000元;

投资费用

项目总投资:574919.40元;

运行费用

3.12元/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