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磷尾气低温微氧催化系列技术

来源项目
技术分类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工业烟气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黄磷尾气净化、污染控制。

基本原理

通过碱吸收转化、化学沉淀、液相催化氧化三种净化工序达到转化单质磷、消减高浓度磷硫氰砷、吸收分离氟化物、回收硫磺资源等多种净化效果,再进行深度净化。深度净化技术开发了强还原气氛下的多杂质低温微氧同步催化氧化方法,设计了催化氧化、储氧两种功能的催化剂,通过储氧活性组分提高黄磷尾气中微量氧气利用率,避免尾气补氧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高活性催化氧化组分,将催化起活温度降至100℃以下;针对难氧化的有机硫和HCN,开发了“有机硫氰催化水解-氧化一体化精脱技术”,将分别具有水解硫、氰,氧化H2S及NH3等功能的活性组分同时负载于相同载体上,获得催化水解-氧化一体化催化剂。通过多种技术的选择和组合应用...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首先采用湿法转化,将胶体态单质磷转化为易催化氧化的PH3,并调控、消减高浓度杂质,通过“多杂质低温微氧同步催化氧化技术”,对尾气中的PH3和H2S等杂质进行氧化净化;对于有机硫含量高的尾气,经“有机硫催化水解-氧化一体化精脱技术”进行有机硫和氰的深度净化,通过“有机硫氰低温同步催化水解技术”,将有机硫、HCN分别水解转化为H2S和NH3,然后通过“多杂质低温微氧同步催化氧化技术”,对尾气中的杂质进行深度净化。

应用案例名称

弥勒市磷电化工黄磷尾气净化后电场锅炉发电项目

案例地址

云南省弥勒市

案例规模

6万吨/年黄磷电炉尾气净化发电

项目投运时间

/

工艺流程

碱洗-液相催化氧化”→“多杂质低温微氧催化氧化”→“硫氰催化水解-氧化”→“硫氰氨精脱除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本净化装置原料气、洗涤净化出口、固定床催化净化出口、水解精脱出口的HCN、PH(3)H2S、COS、CS2等污染杂质浓度均≤1mg/m3。净化后气体供自备电场作锅炉燃料气使用,锅炉排放烟气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燃气标准。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该项目运行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优良,无任何环保事故,系统净化效率达到设计要求。该项目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除黄磷行业外,该技术应用领域已拓展到电石、钢铁等排放CO工业废气的行业,对相关行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

投资费用

1870万

运行费用

2013年,水、电、粉气、管理等运行费用约20.04万元/年,年维修费用月18.33元。单位运行成本65.3658元/千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