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名称
河口湿地养殖水体污染的物理-生物联合阻控与水质改善项目
工艺流程
关键技术的实施包括苇田水网调控和生物-多孔介质联合阻控技术应用,过程为“掌握河网水质动态——确定苇田用水调控方案——制备多孔介质生物载体——布放多孔介质净化装置——回收再生”。具体如下:1)首先通过水质监测与调查,掌握河网水质动态变化,得到初始水质参数。2)结合苇田水利设施现状,水站年供水和区域降水预测,模拟调试并确定苇田用水配置方案。3)针对养殖水体COD和氨氮较高,不能自净的区域,制备煤渣-沸石复合多孔介质吸附材料,形成可置于苇田污染区域的多孔介质净化载体。4)根据污染区域状况,将净化载体以适宜的方式组合后,实施装置布放,并监测其净化效果,及时调整布放方案。5)回收净化载体,对多孔介质吸附材料进行再生。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2014年~2016年,该技术成果在辽宁省盘锦市羊圈子苇场进行了应用与示范,通过调节和控制该苇田的水力条件(主要包括进水时间、进水途径和进水量)并结合排水处的生物处理单元,完成了对氨氮和COD的净化作用。运行期间的净化结果表明,在氨氮和COD的进水浓度分别为0.17-0.66mg/L和28-67mg/L的前提下,在既能满足苇田主要养殖对象-河蟹的水动力要求又能实现水质优化的最佳进水流量(10L/h)及0.48m³/(㎡·d)的污染负荷的运行条件下,出水氨氮和COD浓度为0.12-0.38mg/L和19-30mg/L,去除率均接近50%,从而确保了苇田水体中COD降至30mg/L以下、氨氮降至1.5mg/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