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低成本原位无害化处理和建材资源化利用技术

来源项目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汇编》(第一批)
技术分类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城市垃圾-建筑垃圾
适用对象及范围
河道污泥及市政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应用案例名称

深圳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项目

案例地址

深圳坪山区坪山河湿地公园坪山河老河道段

案例规模

清淤工程量8.46万m³,处理脱水淤泥150t/d。

项目投运时间

43313

验收情况

验收单位:坪山区环保保护和水务局 验收时间:2019年8月3日 验收结论: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水质达标考核结果为:水质达标,坪山河干流水质达到治理目标。 河道清淤工程按计划完成,脱水淤泥检测结果符合《河湖污泥处理厂产出物处置技术规范》(SZDB/Z 236—2017)IV类余土要求,全部淤泥得到妥善处置。 同意再生砌块用于坪山河湿地公园建设。

工艺流程

该技术主要包括底泥清淤、淤泥脱水、尾水处理、脱水泥饼资源化利用等四部分。 (1)水力冲挖清淤的底泥通过底泥泵泵送至设置在岸上的底泥浓缩脱水站,先对底泥进行垃圾分拣,分拣出来的砂石、建筑垃圾运输至制品站的破碎系统进行破碎筛分,作为水泥制品材料消化; (2)针对淤泥中的重金属投加石灰和氯化铁等重金属固化剂,稳定沉淀重金属离子; (3)对淤泥进行脱水处理,采用带式脱水,脱水后淤泥含水率低于50%; (4)淤泥脱水产生的尾水,经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形成清水,通过管道输送作为水力冲挖用水,循环使用; (5)对浓缩脱水后的淤泥,在现场资源化工厂中,通过添加水泥和砂石骨料、固化剂等,制作成各型混凝土制品,回用于河提防护工程及岸上景观工程。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清淤底泥再生砌块强度及外观性能指标《混凝土路面砖》(GB/T28635-2012);清淤底泥再生砌块浸出液毒性指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 实现全量淤泥资源化利用,零淤泥外运填埋,淤泥资源化再生产品全部回用于工程项目建设。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无二次污染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本技术将水体整治过程的环保清淤、污泥无害化处理、脱水、搅拌、成型、水质生态处理连为一个整体。通过在河道现场原位制作淤泥生态混凝土砌块,全程无废渣、废气(无高温烧结工艺)、废水排放。生态砌块再原位回用于河道护坡、景观绿道铺设等用途,实现清淤底泥无害高效资源化利用。

投资费用

2500万元

运行费用

人工费用:4000元/d; 电耗:1600度/d(一天双班16小时); 水泥砂石原材料费用:135000元/d; 其他运行费用:6000元/d; 生产混凝土砌块量:300m3/d; 成本:146600元/d,即488元/m³ 砌块; 市场产品产值:195000元/d,即650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