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河湖底泥及农业固废制备高性能蓄水材料技术

来源项目
技术分类
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农业废物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河湖底泥和农业有机固体废物的协同资源化处理。

基本原理

河湖底泥经初次搅拌后送入堆场进行搅拌,一级搅拌过程中加入配方添加剂,二级搅拌过程中添加适量粉碎秸秆。搅拌好的物料送入造粒机制成直径3cm左右的颗粒,然后送入网带窑烘干区干燥,干燥后再送入移动式烧结窑高温煅烧,煅烧好的颗粒进入冷却机冷却并振动分筛得到蓄水陶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经治理后达标排放。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利用农业有机固体废物的能量和造孔性能,将河湖底泥通过高温煅烧制备成蓄水陶土。

应用案例名称

沁之源(武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倒口湖湿地公园项目

案例地址

武汉倒口湖湿地公园。

案例规模

150吨/日

项目投运时间

43313

工艺流程

河湖底泥经初次搅拌后送入堆场进行搅拌,一级搅拌过程中加入配方添加剂,二级搅拌过程中添加适量粉碎秸秆。搅拌好的物料送入造粒机制成直径3cm左右的颗粒,然后送入网带窑烘干区干燥,干燥后再送入移动式烧结窑高温煅烧,煅烧好的颗粒进入冷却机冷却并振动分筛得到蓄水陶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经治理后达标排放。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底泥中重金属固化结晶率≥99%。蓄水陶土产品符合《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2010)要求。高温煅烧温度1050℃,时间3h。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蓄水陶土生产中已将原材料(底泥或污泥)中的大部分有害物质通过高温烧结降低至国家安全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重金属采用不同配方将其有效结晶,结晶率达99%以上,微量溢出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项目实现了河湖底泥、秸秆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得到的产物蓄水陶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投资费用

项目总投资20万元。

运行费用

运输费用7200元,施工费用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