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好氧堆肥技术

来源项目
《“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汇编》(第二批)
技术分类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城市垃圾-生活垃圾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城乡居民小区、村镇、学校、企事业单位、菜市场等区域中家庭、饭店、食堂产生的剩菜剩饭、瓜蔬果皮等厨余垃圾

基本原理

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好氧堆肥技术是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协同农业有机废弃物,在有机垃圾微动力好氧处理设备中,逐层反应实现连续式好氧发酵的工艺。通过气流余热循环和外源生物干化技术,强化物料升温和脱水;利用自然通风的“烟囱效应”,加强仓内气体流动;采用模块程序对仓内温湿度及好氧环境进行精确调控,实现厨余垃圾快速稳定化处理,稳定化产物经资源化处置后转化为富含N、P、K等养分的有机肥,可就近就农使用。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好氧堆肥技术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有机垃圾微动力好氧处理设备快速稳定化与二次堆肥工艺,将厨余垃圾转化为高价值有机肥,实现了厨余垃圾就近就农资源化利用,具有就地小型、快速便捷等优点。

应用案例名称

小岗村垃圾分类及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好氧堆肥示范工程(1t/d)

案例地址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

案例规模

1吨/日

工艺流程

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与农业有机废弃物破碎后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堆肥物料,再将混合均匀后的堆肥物料通过提升输送装置投入有机垃圾微动力好氧处理设备,经3-4d的好氧发酵处理,物料减重30%以上,含水率降至50%左右,得到稳定化产物;继续将稳定化产物进行陈化处理,经20-25d堆肥腐熟,得到高价值有机肥,其性质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标准,可就近消纳,实现资源化利用。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协同农作物秸秆在有机垃圾微动力好氧处理设备中进行稳定化处理,产物再经陈化处理20-25d得到有机肥,有机肥就地就近施用,物料减量3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大于60%,治理效果明显,污染物削减率较高。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1.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循环利用,无外排; 2.设备封闭运行,废气经过滤后由出气口排出,经检测废气符合排放标准;周边无异味,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是在自动上料以及出料时产生,经检测符合排放标准; 4. 堆肥得到的产物符合有机肥标准,就地就近消纳,无废渣产生。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年减碳量约572.02tCO2

投资费用

项目投资61.5万元/吨。

运行费用

运行费约为60元/吨(不含人工和资产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