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有机废弃物生物堆肥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

来源项目
《“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汇编》(第二批)
技术分类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农村固废-其它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城乡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包括园林剪枝、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畜禽粪便、沼渣、酒精渣等;尤其适用于中小规模就地处理。

基本原理

该技术核心技术原理为好氧堆肥技术和烟囱效应。好氧堆肥技术是在人工控制下,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变为肥料的过程。烟囱效应是利用密闭设备空间内部空气的热压差来实现密闭空间的自然通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密闭设备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设备内排出,而设备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从设备底部被吸入。装备高度集成堆肥关键工艺要素,优化液压驱动、进出料、电气自控等系统,一键式便捷操作,产品即时打包。通过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可远程控制和调节设备运行状态,进料后可无人值守操作。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形成了小型堆肥一体化装备的技术体系,研发多种类多规模小型堆肥一体化设备的系列产品,集成自动进出料、分层搅拌与均匀曝气、温度-氧气实时远程监控等技术。开发了基于优化辅料配比、通风速率的堆肥温室气体减排新工艺。

应用案例名称

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生物堆肥处理项目

案例地址

江苏省苏州省吴中区临湖镇

案例规模

20吨/日

工艺流程

物料进入密闭反应器后,在驱动机构搅拌桨叶的搅动下,在反应器内形成连续搅动的状态,同时设备的曝气和热回收装置为曝气桨叶提供干燥热空气,在桨叶后侧形成均匀的热空气空间,与物料充分接触供氧、传热、除湿,保持物料充足的供氧条件和受热的均匀度。整个好氧发酵、去水过程中,曝气和排气系统连续不断为物料提供新鲜空气,满足反应器内好氧发酵工艺要求。反应器内部有可以输送空气和进行搅拌的桨叶。反应器内的气体通过仓顶管道和外部风机引风至除臭塔,气体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有机废弃物经好氧堆肥处理后,含水率由70~80%降到35%~40%,有机质被分解20%~30%。与传统工艺相比,可降低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0%氮素损失量。物料减量化率可达65%以上,产物可作为肥料或基质等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可用于土壤重金属修复和酸化土壤改良的高值化产品。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每年可以处理720t废弃物,实现了镇域有机废弃物的“零”废弃,不出镇、不入河,达到资源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化肥减量,支持了生态农产品生产。

投资费用

项目总投资:702万元

运行费用

1)电费(不含除臭):消耗量约1480kwh/天,0.8元/kwh,则1184元/天。 2)菌剂费:消耗量约20kg/天,12000元/t,则240元/天。 3)人工工资:1人,5400元/月/人,则180元/天。 4)维修费:1项/年,设备费1%/年,则495元/天。 5)日运行成本1979元/天,日处理废弃物量20t,吨运行成本98.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