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医用废塑无害化安全利用技术

来源项目
《“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汇编》(第二批)
技术分类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其它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废塑料、医疗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连续式达标灭菌和造粒。

基本原理

超声波雾化使灭菌药液均匀喷洒在物料表面进行杀菌,再运用高温干热技术让细菌芽孢蛋白质进一步分解酶变,通过特殊菌溶剂超声波雾化和高温干热灭菌技术的联合应用,最终实现实现医用废塑料的高效灭菌。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该技术设备对繁殖体细菌、真菌、亲脂性/亲水性病毒、寄生虫和分枝杆菌以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等进行杀灭消毒,减少 PM2.5 的产生。对载菌体平均杀灭对数值为4.13,大于国家标准4的指标。 每吨液瓶袋电量为950kwh/t,即 874.32kg(标准煤)/t(输液瓶袋);技术设备系统模块化设计适用性强,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且能对医废塑杂质去除率达到99%。技术设备实现全自动化,安全性能高,可在20分钟内实现彻底的灭菌处理。

应用案例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输液瓶(袋)再生利用项目

案例地址

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循环经济产业园

案例规模

2万吨/年

工艺流程

通过废塑的破碎-清洗-机械脱水-热熔-挤出-冷却-造粒-成品等工艺环节,实现从塑料颗粒到产出成品的转化,真正实现产业闭环,做到产品全程可追溯。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每回收利用1吨输液瓶袋,可减少约290.5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焚烧1吨输液瓶袋的电耗约为500千瓦时(如回转窑等电耗大于500千瓦时/吨医疗废物)。因此,每回收利用1吨输液瓶袋的减碳量约:500千瓦时医疗废物×0.581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290.5千克二氧化碳/吨。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废气采用喷淋塔对含尘废气进行处理。经集气罩收集后经过喷淋洗涤塔去除粉尘,再经两级低温等离子净化器去除非甲烷总烃,集气罩的捕集效率为95%;废水排放经过处理后80%回用。剩余生产废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入该污水处理厂处理。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1.每回收利用1吨输液瓶袋,可减少1.5-3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省级回收市场规模在6000-20000吨/年,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0-15000吨。 2.回收回来输液瓶袋通过废塑的灭菌-破碎-清洗-机械脱水-热熔-挤出-冷却-造粒-成品等工艺环节,最终做成垃圾桶袋,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投资费用

1.建筑工程费。项目建筑工程主要是建筑物、装修工程、总图工程等,项目建筑工程费用合计为2376万元。 2.设备购置费。项目设备购置费包括塑料颗粒生产线、给排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变配电设备、通风系统等设备,合计为3710万元。 3.安装工程费。项目安装工程费主要包括设备安装费(含材料费)、水电等公用工程费合计239万元。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土地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前期费、工程保险费、勘察设计监理费等,估算费用为996万元。 5.预备费。项目基本预备费按前4项费用之和的5%计列,基本预备费估算为366万元。 综上,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7687万元。

运行费用

1.原辅材料费用。项目生产需要的原辅材料为医疗机构使用后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达产年回收原料费用为2616万元。 2.燃料动力费用。项目消耗动力包括电、水等,正常年费用为374万元/年。 3.工资及福利费。根据当地员工收入水平,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全厂定员142人,福利按照工资的14%计,则达产年第一年项目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1090万元。 4.折旧费用。折旧费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计算,建筑物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20年;设备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10年。本项目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527万元/年。详见附表: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5.摊销费用。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