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的难点问题
发明了国际首创的药剂强化-热解络合分子精馏技术和设备,解决了废水中重金属-氨络合导致氨深度分离困难的问题;开发高温高碱条件下的设备防堵阻垢技术,实现设备连续稳定运行、堵塞的问题;通过机械压缩机将需要冷凝的氨汽进行机械压缩后再次利用,以替代新鲜蒸汽为系统再沸器提供热源,有效减少蒸汽消耗量,并降低了运行成本,解决了传统汽提精馏脱氨过程能耗高的技术难题;
基本原理
通过氨-水的气液平衡、金属-氨的络合-解络合反应平衡、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的热力学计算,在汽提精馏脱氨塔内将氨氮以分子氨的形式从水中分离,然后以氨水或液氨的形式从塔顶排出,并被冷凝器冷却为高纯氨水进行回收,可回用于生产或直接销售;脱氨后废水氨氮浓度降至10 mg/L以下,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于生产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国际首创的强化热解络合分子精馏技术,实现氨氮削减率和氨资源循环利用率均大于99%,全过程无二次污染产生。将MVR热泵节能技术与传统汽提精馏脱氨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低碳节能式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在实际项目运行中减少50~70%蒸汽耗量和33.34%碳排放量。研制高性能专用精馏塔内件,将其运行的弹性负荷由传统的70-130%拓宽到20-140%。开发出高温高碱阻垢分散技术,增强设备的抗垢性能,实现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一体化撬装设备设计便捷且实现全过程自动控制。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钨钼冶炼、镍钴、钒锆、三元电池前驱体、新材料、稀土、催化剂、重金属等行业领域,在金堆城钼业、江门长优、衢州华友等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示范工程80余套,氨氮废水处理总规模达3215万吨/年,减排氨氮约38万吨/年,回收浓氨水产品约290万吨/年。通过污染物减排与氨资源回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20亿元/年,实现了企业生产氨污染全过程控制与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过程无二次污染产生。
应用案例名称
厦钨新能源1200 m3/d三元前驱体废水热泵精馏脱氨项目
项目投运时间
传统精馏脱氨系统2018年1月,热泵改造系统2024年7月
验收情况
传统精馏脱氨系统2018年1月通过验收,热泵改造系统2024年7月完成调试验收,验收单位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工艺流程
废水首先进入预热器中进行预热,并根据需要选择加入碱,然后进入脱氨塔,废水在塔内一定温度和强化解络合药剂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热解络合-分子精馏脱氨。除氨后废水经塔底流出,经过换热器与原水换热后,进入重金属回收系统回收镍钴猛金属。氨氮在塔顶冷凝后得到高纯氨水产品,可直接回用于生产或作为产品销售。塔顶含氨蒸汽将蒸发冷凝水汽化、经压缩机提高品位后,再次作为热源为塔底再沸器供热,达到系统节能的效果。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出水氨氮≤15mg/L,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精滤后,废水中Co≤1mg/L,Ni≤0.5mg/L,Mn≤1mg/L,满足《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相关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要求。
回收浓度不低于15%的氨水,产品满足化工标准HG1-88-81《工业氨水》要求。氨氮脱除率和氨资源回收率>99%。
碳排放情况
采用热泵工艺后,较传统汽提脱氨工艺,吨水CO2减排量11.43kg,吨水可减少45.82%的碳排量。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资源化回收浓度超过15%的高纯级氨水,可循环于生产工艺或进行销售,资源循环利用率大于99%。同时可回收镍钴猛等金属氢氧化物,节约资源。
投资费用
2017年投建传统汽提精馏脱氨项目,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550万元,基建投资150万元,其他费用100万元,吨水投资费用为0.667万元。
2023年投建热泵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672万元,其中设备投资504万元,基建投资100万元,其他费用68万元,吨水投资费用为0.56万元。
运行费用
项目实际年处理氨氮废水396000m3,年运行费用537.29万元,吨水运行费用13.568元/m3。其中:年蒸汽消耗量15048t 吨水蒸汽耗量38kg/m3;年电耗294.62×104kWh
吨水耗电量7.44kWh/ m3;年人工费约28.8万元;设备折旧费用约105.4万元;维修管理费用约11万元。
经济收益
项目实现氨氮减排1900吨/年,重金属减排39.6吨/年;回收浓氨水15387吨/年,回收金属氢氧化物62.4吨/年。15%氨水按照550元/吨计,产生经济效益846.29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