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技术
成果
拟入库技术清单
平台
登录 / 注册
首页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理事会风采
综合资讯
新闻动态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科技成果
技术成果
典型案例
成果转化
转化活动
专家团队
热点专区
无废城市
应对气候变化
水污染防治
VOCs治理
畜禽养殖
三磷污染防治
地方专区
蓉城专区
海峡专区
山东专区
中日合作
首页
科技成果
技术成果
利用水泥、粉煤灰及硫化物添加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工业污水-化学工业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理
基本原理
高分子螯合剂是一类具有螯合重金属离子功能的高分子。螯合剂稳定化处理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危险废物经过处理后其增容比远低于其它常规的固化/稳定化方法。 水泥固化后的增容比达1.5~2,使占用土地面积和处置费用增加,而采用螯合剂处理废物时固化后体积几乎没有增加,其增容比常常小于或等于1,从而减少了后续处置量,降低了费用。另外,由于重金属形成了稳定的螯合物沉淀,一般情况下难以浸出。结合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污染现状及实际情况,螯合剂稳定化处理技术将更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和实用价值。
应用案例名称
霞湾港中度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理项目
案例地址
湖南省株洲清水塘工业区
案例规模
38360m3
项目投运时间
2009-08-01
工艺流程
利用工业废物粉煤灰、固化剂水泥以及硫化物添加剂安全处理处置霞湾港清淤底泥技术。其中硫化物添加剂的使用可以使底泥中不稳定形态的重金属转化为稳定形态,底泥中的重金属难再析出,再使用粉煤灰作为辅助材料,水泥作固化剂对添加过硫化物的底泥进行固化,其中粉煤灰可以降低固化体的渗透性,减少重金属的浸出,此技术可以达到底泥安全处理处置的效果。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对霞湾港自清水路至湘江口重金属污染严重的4.06km河段进行综合治理,清淤量38360m3,平均清淤深度1.0m,清除重金属污染物镉、砷、铅、铜、锌的量分别为0.47t、0.26t、4.99t、1.15t、22.16t。改善霞湾港水质,以及湘江株洲至长沙段水环境质量,确保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饮用水安全,并将对清水塘地区的生态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