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氨氮和高有机物污染河网原水典型工艺优化组合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高氨氮和高有机物污染河网原水工艺优化

基本原理

利用生物预处理、生物活性炭和滤池的除氨氮能力以及强化常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的除有机物的能力,充分发挥各工艺单元的协同耦合作用,构建受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多级屏障。

应用案例名称

平湖古横桥水厂三期工程

案例地址

平湖市启元路

案例规模

4.5万立方米/日

项目投运时间

2011-10-01

验收情况

已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1)当原水氨氮最高月平均值小于3mg/L,耗氧量最高月平均值小于8mg/L时,采用工艺1。 工艺1:原水→生物(化学)预处理→强化混凝沉淀→臭氧氧化→上向流生物活性炭→(微絮凝)→砂滤→出水或:原水→生物(化学)预处理→强化混凝沉淀→砂滤→臭氧氧化→下向流生物活性炭→出水。当原水中氨氮浓度小于1.5mg/L,CODMn小于6mg/L时,可以省去生物预处理工艺。 (2)当原水氨氮浓度长期在3mg/L以上,高锰酸盐指数浓度长期大于8mg/L时,需采用工艺2。 工艺2:原水→生物(化学)预处理→(强化)混凝沉淀→砂滤→一级臭氧-生物活性炭→二级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平湖古横桥水厂三期工程位于嘉兴平湖市,其工程规模4.5万m3/d,工艺流程为“悬浮填料生物接触预氧化-活性炭强化斜管高效澄清-均粒滤料过滤-两级臭氧活性炭-氯消毒”。该示范工程通过延长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停留时间,提高气水比,采用直径为50mm、填充率为40%以上的聚丙烯圆柱形填料、改善水力流态等措施,提高生物硝化活性,强化生物预处理,进一步提高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采用粉末活性炭回流组成活性炭强化斜管澄清池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降低了出水浊度和混凝剂投量,提高了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过臭氧的多点投加,适当延长臭氧接触时间、活性炭池的停留时间,增加活性炭的厚度,从而提高臭氧-活性炭工艺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降低副产物的产生,通过在炭层和滤板之间设30mm石英砂滤层,提高了出水水质的安全性。该示范工程对河网地区重污染原水的饮用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集成,从而使Ⅴ类或劣Ⅴ类的河网原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5749-2006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