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

来源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农村农业污染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水稻种植。

基本原理

借鉴日本的水稻侧条施肥技术,利用缓释肥料,形成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既满足水稻生育需求,又减少养分流失。该技术是在插秧的同时,用专用机械将缓控施肥料一次性集中施于秧苗一侧大约3~5cm处,深度5cm。从而形成一个贮肥库逐渐释放养分供给水稻生育的需求,不需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

应用案例名称

方正县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示范项目

案例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

案例规模

示范面积5000亩

项目投运时间

2017-01-01

工艺流程

(1)肥料。选用颗粒状缓释肥料,勿使用粉末多的肥料或容易成粉的肥料,勿使用含水量高的肥料。(2)秧苗。根据插秧机要求选用规格化带土秧苗,秧龄25天以上,叶龄2.5~3.5,苗高14~17cm,根数9~11条,充实度2.7~3.0。(3)机械。使用装配施肥装置的插秧机械,定期对机械进行调整和保养,保障正常作业。(4)田块。稻田耕作、整地深度最少在12cm以上。水整地精细平整,泥浆沉降时间以3~5天为宜,软硬适度,用手划沟分开,然后就能合拢为标准。技术流程为:(1)装填肥料。将肥料箱清理干净,装填完毕后盖好箱盖,插秧过程中应避免水及杂物进入肥料箱。(2)装填秧苗。装填秧苗前将秧箱移到一侧,展平秧块,贴紧秧箱底部,压紧压苗器。(3)调整机械。按照确定的施肥量及校正结果调节施肥刻度。根据要求设定取苗量及横向取苗次数,选择合适的取苗量,确定合适的株距档位。(4)施肥插秧。启动插秧机,开始试插,检查肥料是否正常排出,并及时调整插秧深度。插秧过程中应及时补给肥料和秧苗。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2017年项目研发的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作为重点技术在黑龙江省方正县进行示范推广。项目实施以来,技术示范面积达到5000亩,技术辐射100000亩;示范区氮磷肥投入量降低15%以上(由农民习惯施肥量N由11~13kg/亩减至9.37kg/亩、P由5.5kg/亩减至4.68kg/亩),氨氮和TP流失量平均减少46.6%和31.7%,单位产量平均增加6.0~10.9%。项目实施后,通过推广稻田肥水精准控制技术模式有效推动了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和清洁化,降低了当地农田面源污染负荷,而且示范区与技术辐射区通过节本增效,累计增收17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