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来源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农村农业污染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农村相对集中的村落、乡镇生活污水处理。

基本原理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技术为无动力的生物基质池+多级绿狐尾藻表面流生态湿地,其中生物基质消纳系统主要通过物理沉淀、基质材料吸附及微生物转化实现对N、P部分去除,去除率可达30-40%以上;后端多级湿地作用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底泥吸附和微生物作用,N、P去除率平均可达90%以上,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主要由格栅、多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池、多级级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和末端强化处理等单元构成,在多级生态湿地之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1-2级潜流湿地。末端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污水利用高差在系统内自然流动,基本不需要电力,不添加任何絮凝剂,收割绿狐尾藻可作为农村散养鸡鸭鹅的饲料,不产生二次污染。

应用案例名称

新会区东甲村第16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案例地址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东甲村第16组

案例规模

50吨/天

项目投运时间

/

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流入前端生物基质处理系统降低COD和部分氮磷,梯次流入有落差的多级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消纳系统,废水中氮磷通过绿狐尾藻吸收,以及与绿狐尾藻共生的功能微生物消纳,实现出水水质达到国标I-A(GB18948-2002)。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氮磷削减率高于8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国标I-A(GB18948-2002)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无二次污染

投资费用

21万元

运行费用

1200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