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控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来源项目
技术分类
水污染防治技术-其它
适用对象及范围
适用于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厂等场所的渗滤液(浓缩液)全量化处理,以及粪便污水等高浓度有机污废水处理。

基本原理

采用物理化学法、电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组合工艺逐级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物化处理系统包含混凝沉淀系统和组合气浮系统,两步组合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电化学处理系统采用多级三维电解串联,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中不可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打碎成小分子,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生化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同步硝化反硝化池、好氧生化池,高效脱氮降碳。

技术描述(创新点及优势)

物化处理系统采用混凝沉淀+组合气浮,分步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可去除污水中60%以上的COD及降低污水色度;电化学处理可有效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可节省40%碳源补充,降低30%能耗,减少30%处理池容积;全量处理,出水率100%,无浓水和结晶盐泥产生产生,运行无臭味;采用物联网集群智控系统,可就地和远程控制,采集水量、水质参数、自行调节运行参数、无人值守。

应用案例名称

菜园坝垃圾中转站环保提升整治项目

案例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

案例规模

55m3/d

项目投运时间

2021-03-01

工艺流程

垃圾渗沥液通过系统进水泵进入固液分离的格栅机,去除固体垃圾后,流入调节池,用提升泵将调节池中的渗沥液泵入泥水分离器,通过絮凝处理,去除水中悬浮物和磷酸盐,通过控制生化池的供氧浓度,达到同步消解COD和去除总氮的目的,通过电化学工艺段,进一步去除垃圾渗沥液中的色度和有害物质,再经过紫外消毒杀菌,保证排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出水水质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表3排放规定,无浓水存留、处理过程无异味,且全程物联网智控、达标排放稳定。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污染物年减排量为:COD 6141.95吨,SS 55.41吨,NH3-N 4.40吨,TN 8.75吨,TP 1.48吨。

投资费用

项目总投入783万,建设期为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