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精选代表性的技术案例,共享权威深入的科技成果报告
二级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反硝化滤池工艺
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水环境预警预报、污染源监测动态管理、污染物追踪溯源分析等功能。
预臭氧接触池+高效絮凝沉淀池+石英砂滤池+主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
高纯二氧化氯预氧化+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臭氧接触池+炭砂滤池+紫外/次氯酸钠联合消毒。
案例名称广东省深圳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工程案例类别工程示范案例解决难点问题适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推广应用情况技术已在深圳全市2800余项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项目上推广应用;支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8-2017)、《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在阴极,通过采用出槽挟带液原位刷收、硫酸盐智能识别及干法去除、高效针喷清洗、组合式剥板、脏板智能识别及分拣5项技术实现重金属废水的源头削减;在阳极,通过采用电解槽阳极泥最优控制、电解过程关键物理场实时在线监测、阳极板智能刮泥3项技术削减阳极泥危废的产生,以机器人技术为手段集成阴阳两极智能化和自动化削污技术于一体,立体运行、多工序同步、对污染物精准去除。
基于“源头减量-过程减排-资源化利用”原则,原位与异位发酵床相结合,原位发酵床由小栏养殖模式为大通栏养殖,实现了养殖垫料的机械翻刨,避免死床,并对粪尿进行原位分解,实现源头污水的趋零排放;将全部粪污收集转移至异位发酵床进行异位分解,通过固液发酵设备将粪污高效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农业秸秆替代锯末垫料,减少粪污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并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
利用模块化拼装的旁路强化HBR组件、生化工艺优化调控和污泥固液分离强化等手段,对地下污水厂处理工艺进行提标改造。通过基于新型填料的高效生物膜处理技术,富集主流工艺中优势菌群,在出水水质和运行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系统处理能力,减少吨水占地,解决城镇用地紧张问题。
采用自主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MBR)-超低压选择性纳滤(DF)双膜法工艺,污水经 MBR 后,进入DF系统进一步处理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 类及以上标准。“MBR-DF”双膜法充分发挥了 MBR 技术的高效生物处理和 DF 膜选择性分离的特性,对污水中有机物、氨氮、总氮和总磷进行深度去除,出水作为高品质水补给湿地。
首先,依托海绵设施空间优化技术,对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实现效果性及经济性的双赢;其次,应用多层级雨水径流调控与污染削减技术和典型设备材料的实施,以及对典型措施和地块的效果监测与评估,实现研发技术和典型设备材料示范应用;再次,建立示范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平台,耦合相应的综合洪涝模型,实现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在线监测和洪涝风险预警预报;最后,建立智能化管控平台,并实现对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评估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