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23〕24号)有关要求,加强经验总结和典型推广,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在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的指导下,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面向全国征集遴选了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污水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现予发布,供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 基本情况
米脂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无定河中游,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之如脂”而得名,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辖8镇1街道,共有6个社区、206个行政村、396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1212平方公里,总人口21.9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7.7万人。近10年年均降水量为510.58毫米。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8元。米脂县大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后通过改厕、建站、纳管、拉运,特别是2023年探索创新的灰水和雨水“两水”共储共用等模式,完成114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受益人口4万余人,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55.3%。
▋ 治理思路
一是摸清现状底数。米脂县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逐村逐户对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处理情况、改厕情况和黑臭水体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全县农户生活污水治理信息手册,发现农民更习惯使用旱厕、用水量较少,户均灰水产生量仅20-30升/天,各户还自备雨水窖储水利用,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农户对污水及粪污资源化需求较为迫切。
二是坚持“四确保”原则。始终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非必要不采取工程措施的治理原则,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缺水的地理特点,并以“确保符合农民意愿、确保回用水质达标、确保资金投入较少、确保运行维护简单”为原则选择技术。根据农户污水产生量、排污管网建设及去向、周边环境等因素,在充分考虑农村传统习俗和农民自身意愿的基础上,制定“黑灰分治、一户一策”的治理方案。
三是借势雨水共治灰水。针对灰水,在农户生活污水产生量小且水质简单,主要为洗漱灰水(农户厕所大多为卫生旱厕,粪污量小且全部还田)的背景条件下,采用工艺简单、建设成本低、无运行费用的填料型厌氧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污水汇入集雨窖,与雨水一并还田利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雨设施,实现“两水”共储共用,有效解决陕北干旱地区农田“浇水难”的问题。
四是借助改厕治理黑水。针对黑水,通过化粪池发酵处理,既去除和杀灭了寄生虫卵及病菌,又保留了一定的肥力,符合还田利用标准,也迎合了陕北农民使用农家肥的习惯。
▋ 治理模式和技术
米脂县总体采用黑灰分质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其中灰水采用和雨水共储共用的模式,黑水采用双坑交替式卫生旱厕黑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具体如下:
(一)雨水、灰水共储共用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处理生活灰水,适用于西北地区,农户居住分散、黑灰分离、污水量小、农户有污水回用灌溉意愿;可单户或联户建设。户均建设成本3900元,设施建成投运后,无需单独维护运行;受益农户自行抽水后资源化利用,仅需承担水泵抽运时的电费即可(可忽略不计)。
针对西北地区,特别是陕北地区农户居住分散、污水量小的特点,结合化粪池原理,采取填料型厌氧池+雨水窖+资源化利用处理灰水。填料型厌氧池埋深1.2米(考虑当地冻土层为-1.2米),滤料厚度30厘米,容积2立方米,停留时间70-100天。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灰水)经截污井截流进入提篮格栅除渣后自流入调节/填料型厌氧池(投放聚胺脂悬浮球填料)在聚胺脂悬浮球填料加持下对污水中的有机固体进行分离和分解处理(聚胺脂悬浮球填料为厌氧菌群提供载体场所,截留繁殖厌氧菌群,使得单位容积内菌群量得以保障更有效地分解污水中污染物质,解决了陕北地区因冬季气温低而导致的化粪池发酵不彻底问题)。处理后的污水排入雨水收集窖,与雨水混合稀释,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雨水窖埋深1.2米,容积6立方米,1-2月可抽水资源化利用一次,厌氧池与雨水窖总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每年4月-10月,雨水、灰水全部资源化利用;11月-来年3月当地气温基本在零摄氏度以下,且属非灌溉期,雨雪水、灰水则储存于雨水窖供来年灌溉,基本没有富余水溢流排放。同时,设置雨水窖风力驱动抽气机,为水窖提供一定的溶解氧,确保窖内水体不发黑发臭。该模式户均污水处理规模20-30升/日,资源化还田灌溉面积约0.15亩,每年节约水量约31立方米。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与实景见图1、2。
。

图1 填料型厌氧池+雨水窖及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图

图2 填料型厌氧池+雨水窖及资源化利用实景图
(二)卫生旱厕黑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处理生活黑水,适用于陕北高寒、缺水且农户有使用旱厕习惯的地区。卫生旱厕(双坑交替式)黑水资源化技术模式并排建造两个厕坑(储粪池),每个厕坑上设置一个便器,当使用的一个厕坑满后,将其密封堆沤,同时启用第二个厕坑;当第二个厕坑满后,第一个厕坑已厌氧堆沤6个月以上,农户自行清掏,资源化还田施肥,将第二个厕坑密封堆沤,使用已清掏的第一个厕坑,如此交替循环,详见图3。该模式减轻了清掏成本,还保证了粪污发酵时间,确保粪污无害化利用。同时,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利用陕北地区充沛的风力资源,通过安装风力驱动抽风排气风帽(见图4),解决了传统旱厕的恶臭问题。

图3 双坑交替式卫生旱厕改造流程图

图4 农户黑水处置资源化利用实景图
▋ 运维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米脂县制定了《米脂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明确镇人民政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责任主体,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为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运行主体,各镇街为农户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运行主体,农民为单户式设施运维主体,可通过社会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委托受益农户等方式,整合农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综合治理网格员、环境监管员职责,“多员合一、一员多用”,全面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制度,有效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难题。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财政支持和受益付费相结合的原则,米脂县探索出省市农整资金争取一点、生态转移支付补偿资金补助一点、涉农资金整合一点、受益群众自筹一点的“四个一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维资金保障机制。其中在探索“受益群众自筹一点”上,不同农户自筹金额和方式不同。农家乐等个体工商户农户建设运维费用原则上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非个体工商户农户以政府补助为主、农户自筹为辅。同时,农户可以通过投劳投工方式自筹。
▋ 特色亮点
一是灰水、雨水“两水共治”。分散式农户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填料型厌氧池处理技术),处理工艺简单,建设成本低,基本无运行费用,处理后的灰水与雨水一并还田,充分利用了水资源,为农田提供有效肥水,节约农民灌溉和施肥成本。
二是黑水、改厕共同推进。农户黑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双坑交替式卫生旱厕黑水资源化技术),不仅符合丘陵沟壑区农村传统习俗和农户自身意愿,而且较水冲厕所改造,从源头上减少了黑水产生量、节约了水资源、减轻了清掏成本,实现了粪污无害化、资源化还田利用。
▋ 推荐单位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管理所、榆林市生态环境局米脂分局
联系电话:(010)84665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