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名称:
废荧光灯及其他含汞电光源无害化处置技术;
二、 工程项目名称:
废荧光灯及其他含汞电光源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 项目概况: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每年运行成本约500万元。本项目引进台湾改良MRT工艺对废荧光灯和废冷阴极荧光灯进行无害化处置,可实现年处理废荧光灯和废冷阴极荧光灯3000吨;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来自破碎分选装置和蒸馏回收装置,生产过废气、废水、固废及噪声等均有产生,项目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均采取了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可实现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和措施,可大大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较好地贯彻了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的宗旨,符合清洁生产原则。其中玻璃、金属、塑料等产物实现的资源综合利用。
四、 技术工艺情况:
废荧光灯及其他含汞电光源无害化处理技术基于废荧光灯及其他含汞电光源中汞的物理特性和毒性开发密闭环境下破碎-分选-蒸馏工艺技术,本项目生产装置包括破碎分选装置和蒸馏回收装置,其中破碎分选装置主要处理回收进厂的废荧光灯和废冷阴极荧光灯破碎和精度分选,而蒸馏回收系统则用于处理破碎分选装置产生的荧光粉、金属等。
采用干法处理技术,研究废荧光灯密闭、负压、破碎、风选、蒸馏自动化分离技术,全生产过程无生产废水,汞回收处理率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低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价值。对行业和地区经济具有产业链完善和示范带动作用。
五、项目实施情况
从2018年6月生产截止到目前为止累计处置含汞电光源2886吨,在处置过程中废气、废水、噪音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环保要求,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项目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3类标准要求、地下水污染防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相关要求。
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因此无生活污水产生;项运行过程车间地面清洁废水主要含SS,不易进行生化处理,送在建废水处理站(“中和+气浮+机械压缩蒸发器(MVR)”)进行处理,其MVR蒸发冷凝水全部回用于生产线,不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