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餐厨垃圾好氧发酵资源化利用技术

来源项目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汇编》(第一批)
技术分类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城市垃圾-生活垃圾
适用对象及范围
沿海城市、县镇、农村以及岛屿内不同行业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果蔬垃圾等好氧发酵肥料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可应用于日处理量0.5-10t/d的不同规模。

基本原理

集成连续超细破碎、螺旋变径挤压深度脱水、机械强化高温好氧发酵等关键技术,实现沿海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应用案例名称

秀屿区湄洲镇人民政府湄洲岛餐厨垃圾好氧发酵资源化利用(5t/d)

案例地址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案例规模

5t/d。

项目投运时间

2017年

验收情况

验收单位:秀屿区湄洲镇人民政府,验收时间:2017年,验收结论:以上设备均已安装调试完毕,设备运行正常。

工艺流程

来自项目点产生的餐厨垃圾投入专用可降解垃圾收集桶内,由运输员统一运输至餐厨垃圾处理站内。通过自动上料系统,物料进入破碎系统,大块物料被破碎后更加有利于微生物反应与产物肥料性质的提高,破碎后的垃圾进入脱水模块,液体进入中转站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固体进入后续发酵系统。经脱水处理后的有机垃圾水分脱除50%以上,固体物料含水率达到70%以下,前期减容率约40%。同时,以溶解形态存在于有机垃圾中的盐分、油脂进入水相。 脱水产生的固体物质进入发酵系统,富含有机质的混合物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小分子的、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发酵时间约5-8天。设备产出物即最终产物,一次完全发酵、产出物符合农业部《有机肥料》NY525-2012的要求。外观颜色为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均匀,无恶臭,无机械杂质。可作为土壤调理剂和粗制有机肥使用,如经由肥料深入加工后可制成复混肥微生物菌肥等多种商业有机肥销售或使用。最终产品为可以调节作物土壤“生态微环境”的“生物有机肥”,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发酵段产生的废气经排气孔进入生物除臭系统排出。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1)生活垃圾好氧发酵就地就近处置所产生废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533-2009)有组织排放标准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要求,设备正常运行时,厂区噪音≤75dB(A); (2)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率90%以上; (3)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100%; (4)生活垃圾发酵肥料达到农业部《有机肥料》NY525-2012标准。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达标排放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1、分散处理模式大大减少了收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 2、自主研发可实现智能控制的液压推杆控制压盘,保证脱水后物料含水率达到70%以下,有效降低反应能耗60%,辅料节约100%。 3、投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垃圾发酵高效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其性能完全取代并超越进口菌种,且只需一次投加,实现了多世代菌剂的循环利用,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推广项目菌种免费提供,使用成本降低至接近于零。 4、通过技术创新、筛选优势菌种等手段实现节能减排,每处理一吨餐厨垃圾节能约0.05吨标准煤,减排0.11吨二氧化碳,节约运输费用约80元/吨。 5、发酵产出肥料产品,用于改良岛上土壤环境。

投资费用

餐厨垃圾好氧发酵成套化处理设备投资共217万元;自控与配电、工艺管线安装等投资共计24万元;垃圾处理配套厂房及展示用房投资共计18万元。

运行费用

人工、动力、辅料、药剂等运行费用(包括设施、设备等维修费用),共计200元/吨。